
磁粉檢測
廠房質量檢測是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結構質量進行檢測和測量,并實施動態監測。工廠建筑的質量檢測可以更好地管理該地區建筑的安全,檢查建筑本身和基本規劃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磁粉檢測的定義
磁粉檢測是什么
磁粉檢測是利用漏磁原理對金屬進行磁力探傷,常見的磁粉檢測方法有:連續法和剩磁法、濕法和干法、可見磁粉和熒光磁粉、交流和直流等,將鋼鐵等磁性材料制作的工件予以磁化,利用其缺陷部位的漏磁能吸附磁粉的特征,依磁粉分布顯示被探測物件表面缺陷和近表面缺陷的探傷方法。
磁粉檢測的方法
1、濕法和干法
磁粉懸浮在油、水或其他液體介質中使用稱為濕法,它是在檢測過程中,將磁懸液均勻分布在工件表面上,利用載液的流動和漏磁場對磁粉的吸引,顯示出缺陷的形狀和大小。
(1)濕法檢測中,由于磁懸液的分散作用及懸浮性能,可采用的磁粉顆粒較小。因此,它具有較高的檢測靈敏度。特別適用于檢測表面微小缺陷,例如疲勞裂紋、磨削裂紋等。濕法經常與固定式設備配合使用,也與移動和便攜式設備并用。用于濕法的磁懸液可以循環使用。
(2)干法有稱干粉法,在一些特殊場合下,不能采用濕法進行檢測時,而采用特制的干磁粉按程序直接施加在磁化的工件上,工件的缺陷處即顯示出磁痕。干法檢測多用于大型鑄,鍛件毛坯及大型結構件、焊接件的局部區域檢查,通常與便攜式設備配合使用。
2、連續法和剩磁法
(1)連續法 連續法又稱附件磁場法或現磁法,是在外加磁場作用下,將磁粉或磁懸液施加到工件上進行磁粉探傷。對工件的觀察和評價可在外磁場作用下進行,也可在中斷磁場后進行。
(2)剩磁法 剩磁法是先將工件進行磁化,然后在工件上澆浸懸液,待磁粉聚集后在進行觀察。這是利用材料剩余磁性進行檢測的方法,故稱為剩磁法。 不用磁粉顯示的,習慣上稱為漏磁探傷,它常借助于感應線圈、磁敏管、霍爾元件等來反映缺陷,它比磁粉探傷更衛生,但不如前者直觀。由于磁力探傷主要用磁粉來顯示缺陷,因此,人們有時把磁粉探傷直接稱為磁力探傷,其設備稱為磁力探傷設備。
磁粉檢測的特點的原理和特點
磁粉檢測的原理
磁粉檢測,本質上是利用材料磁性變化。當鐵磁性工件被磁化時,若工件材質是連續、均勻的,則工件中的磁感應線將基本被約束在工件內,幾乎沒有磁感應線從被檢表面穿出或進入工件,被檢表面不會形成明顯的泄漏磁場。
1、無泄漏磁場
當工件的表面存在著切割磁力線的不連續性時,由于不連續性部位的磁導率低,磁阻很大,磁感應線將會改變途徑。大部分改變途徑的磁通將優先從磁阻較低的不連續性底部的工件內通過,當工件磁感應強度比較大,工件不連續性處底部難以接受更多的磁通,或不連續性部位的尺寸較大時,部分磁通就會從不連續性部位逸出工件,越過不連續性上方然后再進入工件,這種磁通的泄漏同時會使不連續性兩側部位產生了磁極化,形成所謂的漏磁場。
2、存在泄磁場
當工件被磁化后,若工件表面及近表面存在不連續性(如裂紋),就會在不連續性部位的表面形成泄漏磁場(即漏磁場),通過漏磁場吸附、聚集檢測過程施加的磁粉,最終形成磁痕,便可提供缺陷的位置、形狀、大小的顯示。
磁粉檢測的特點
1、適用范圍
磁粉檢測可用于板材、型材、管材、鍛造毛坯等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檢查,也可用于鍛鋼件、焊接件、鑄鋼件加工制造過程工序間檢查和最終加工檢查,還可用于重要設備機械、壓力容器、石油儲罐等工業設施在役檢查等。
2、磁粉檢測的優點
a)能直觀顯示缺陷的形狀、位置、大小和嚴重程度,并可大致確定缺陷的性質。
b)具有高靈敏度,磁粉在缺陷上聚集形成的磁痕有放大作用,可檢出缺陷的最小寬度約0.1μm ,能發現深度約10μm的微裂紋。
c)適應性好,幾乎不受試件大小和形狀的限制,綜合采用多種磁化方法,可檢測工件上的各個方向的缺陷。
d)檢測速度快,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
3、磁粉檢測的局限
a)只能用于檢測鐵磁性材料,如碳鋼、合金結構鋼等,不能用于檢測非鐵磁性材料,如鎂、鋁、銅、鈦及奧氏體不銹鋼等。
b)只能用來檢測表面和近表面缺陷,不能檢測埋藏較深的缺陷,可檢測的皮下缺陷的埋藏深度一般不超過1~2mm。
c)難于定量確定缺陷埋藏的深度和缺陷自身的高度。
d)通常采用目視法檢查缺陷,磁痕的判斷和解釋需要有技術經驗和素質。

- 服務承諾
- 專業從事房屋檢測、結構監測、工程檢測和評估鑒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我們提供建筑房屋檢測、監測、改造、加固、報告審批一站式服務。
咨詢渠道
撥打021-36508783 ,15021141323 咨詢相關業務。